(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俺也同意调解!本来以为这事得经官动府打官司,三个月半年完不了事,没想到你们几家‘组团’上门来调解,拿出的意见合情合理又合法,这样在地头就把问题解决了,省心了!”近日,临沂市郯城县法院红花人民法庭法官与司法所、信访办、社区(村)干部一起,在高峰头镇解庄村田间地头现场调解一起因树木造成农作物减产的农田相邻纠纷。经过大家“会诊”协商、剖法析理、深入调解,原本剑拔弩张的双方当事人偃旗息鼓,同意各让一步,一场纷争瞬间化于无形。这是郯城县人民法院密织多元解纷网,巧解千家万户结的一个小镜头。 郯城县人民法院灵活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大格局,依托诉讼服务中心和7处人民法庭,积极构建“7+1”诉源治理体系,走出了一条纵横联动、专业协同、智慧高效的多元解纷新路子。1——11月,全院民商事案件收案7414件,同比下降16.07%,结案7226件,结案率94.35%,服判息诉率91.21%,两项指标均居全市法院前列,多元解纷工作成效明显。密织解纷网络,止纠纷于初发为推进诉源治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郯城法院专门出台《关于加强诉源治理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实施方案》和《“7+1”诉源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七处人民法庭积极到辖区党委政府开展“双报到”活动,争取党委政府对诉源治理工作的领导支持;广泛设立诉调对接工作站,以“万人成讼率”纳入平安郯城考核体系为抓手,构建起纵向贯通“镇街-村居-网格”,横向联通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等职能部门的分层递进、多方联动的基层治理工作体系,形成从法院主推上升为党委主抓的诉源治理格局。 为提高社会各方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的“精准度”,各人民法庭与辖区乡镇政府、司法所、派出所定期召开矛盾纠纷排查例会,对辖区民事纠纷类型、潜在群体性纠纷进行汇总研判,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稳控。该院创新实施“一庭三所+”联动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在基层发生的重大矛盾纠纷或移交的诉前调解案件,由综治中心牵头协调,基层人民法庭、派出所、司法所、法律服务所+基层职能站所等相关单位联合调解,人民法庭根据当事人申请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 郯城法院还以“无诉村(社区)”创建为纽带,充分发挥村干部和网格员“人地两熟”优势,及时发现矛盾纠纷隐患,建立“诉源治理问题台账”,法官“下沉”村庄、社区,对排查出的辖区矛盾纠纷,积极引导当事人通过非诉方式进行诉前调解,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网格”。今年以来,7处人民法庭参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634起。 为了进一步夯实诉源治理的司法支撑,郯城法院各人民法庭通过巡回审理、公开宣判等方式审理涉民生典型案件,并将案例制作成宣讲材料,通过公众号、法治讲座等形式进行宣传,达到“办结一案、化解类案、教育一片”的叠加效果。该院还注重前移下沉司法服务,积极对接全县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建设,参与处置重大突发事件,主动向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发出司法建议4份,为推进诉源治理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建立“一企一法官”联络对接机制,55名法官对接55个企业,“一对一”排忧解难,“点对点”精准服务,“面对面”沟通衔接,引导企业做好风险防范,化解潜在初发矛盾纠纷。
畅通诉调对接,化纠纷于诉前为了推动诉讼和非诉讼的有序衔接,郯城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开辟诉前调解专区,成立诉调对接中心,配备群众工作经验丰富、业务素质过硬的专职导诉员,为当事人提供初步法律咨询,算好诉讼风险“五笔账”,引导当事人优先选择调解、仲裁、公证、行政复议等非诉程序解决纠纷。同时,该院相继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行业调解工作室、律师调解工作室,在交警大队设立道交纠纷工作室,广泛邀请调解委员会、工商联、工会、交警队、公证、仲裁等部门组织联合开展诉前调解,打造“法院+”解纷模式,实现多方协同化解矛盾纠纷。今年以来,各类调解工作室参与调解案件517件,调解成功361件。 郯城法院还借力智慧法院建设,扎实开展人民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工作,先后邀请6家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和124名调解员、网格员、乡镇(街道)干部、村(社区)干部及其他基层解纷人员入驻调解平台,与诉讼服务中心和7处人民法庭对接。诉讼服务中心和人民法庭对起诉到法院适宜调解的纠纷,通过人民调解平台分流至基层调解组织或调解员开展线上或线下调解,并提供法律指导、司法确认、在线立案等服务,做到矛盾纠纷村村可解、多元化解、一网通调。今年以来,人民调解平台调解案件5519件,调解成功3767件,调解成功率达68.26%。 此外,郯城法院还积极拓展诉调对接辐射面,有效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公证等解纷资源,结合“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集成基层治理单位以及网格员、调解员等力量,全面提升调解能力,丰富和完善多元解纷模式,推动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多元化解、在线调解、一站式解决,合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葛倩徐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