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泸定地震让石棉县的基础设施不同程度受损,尤其是道路交通,被大量塌方落石阻断,成为地震抢险救援的“拦路虎”。雅安市交通运输局快速反应,多路出击开展抢险救灾,为抗震救灾工作的快速推进提供了关键交通支撑。
近日,雅安市交通运输局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9·5”泸定地震抗震救灾先进集体。
“9·5”泸定地震后,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开辟水上救援通道
(资料图片)
组织有力
迅速搜集灾情抢通道路
地震发生后,我市迅速启动地震灾害一级应急响应、一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在省交通运输厅牵头下,我市交通运输系统迅速成立雅安市石棉县“9·5”泸定地震交通应急抢险前线指挥部(以下简称:交通前线指挥部)。
排查、搜集灾情是抢险救援的第一步。市交通运输局兵分三路,一路赴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接受统一调度,其余两路分别负责荥经——石棉、天全——泸定一线的检查指导;市公路建设服务中心、应急抢险保障中心、运输服务中心、交通运输综合执法等队伍迅速集结,驰援一线;各县区交通运输部门协调联动,全力以赴排险抢通;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四川交通设计院、中国安能三局等单位的专家也带着专业救援设备前来支援。
地震发生后的最初几个通宵,交通前线指挥部会议室都是灯火通明。灾情勘察组搜集的灾情源源不断汇总到这里,相应的救援指令也从这里下达。
石棉县新民乡、王岗坪乡、草科乡距离震中较近,道路基础设施受损严重。
“到处都是塌方,省道217线和县道067线损毁程度让人触目惊心,许多大树被连根拔起,偶尔还有岩石飞落……”回忆起地震当天下午前往灾损现场勘察的场景,石棉县交通运输局技术人员高青印象深刻。
与此同时,抢通捷报频频传来——
9月6日16时,国道549、国道108、国道318雅安境内7处断道全部抢通,省道217石棉县城至王岗坪已抢通41处塌方点;
9月7日下午,石棉县两草路被抢通;
9月8日9时许,王岗坪乡到两草路口的省道217路段应急通道被抢通。至此,王岗坪乡到草科乡的公路应急通道全部打通,确保救援车辆应急通行。
科学研判
紧急开辟水上救援通道
地震发生后,由于省道217线塌方量多,损毁较为严重,短时间内无法打通,交通前线指挥部研判,水上通道是唯一能通往灾区的生命线。
地震当天下午,接到交通前线指挥部通知后,时任市交通运输服务中心主任的张琦立刻协调船只、调度人员,朝着石棉县挺进。
地震当晚,救援船到达石棉县龙头石水库。“下水,连夜挺进王岗坪乡!”这段大渡河水域并未常年通航,迎着沉沉暮色,船只下水后行进困难。为保证行船安全,张琦安排瞭望人员在船头打着手电筒照明。正是这一缕亮光,为王岗坪乡被困群众带去希望。
起初的4艘救援船运力有限,每艘最多搭载10至14人,地震第二天,张琦又联系并启用了龙头石库区的1艘采砂船,该船单次可以运送100多人并携带大量应急救援物资。
运力增加后,水路救援通道还沿着大渡河不断逆流向上延伸。
9月6日,大岗山库区到草科乡的水上救援通道被打通;9月7日,大岗山库区至得妥镇的水上生命救援通道被打通。两小时内,水路通道转运救援人员78人,转运伤员和被困人员46人。
9月10日,龙头石库区和大岗山库区整体连通,石棉县灾区水上救援通道全线贯通,至此,水路通道完全避开了省道217线的所有塌方危险路段,成为此次地震救援中独特的存在,为运输救援物资和人员、营救被困群众争取了宝贵时间,发挥了巨大作用。
地震救援期间,市交通运输局累计投入18艘船舶运输454趟次,运送人员4900余人,运送救援物资6100余件。
“目前,石棉县‘9·5’泸定地震灾后重建开展如火如荼,我们正按照重建任务计划实施国道662、国道549、省道217石棉段等一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进一步优化完善路网结构,构建多通道生命线交通网络,提升区域路网抗灾能力,为把灾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贡献交通力量。”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余万俊表示。
记者彭艳霞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