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袁枚《随园食单 · 茶酒单 · 武夷茶》记载:“余向不喜武夷茶,嫌其浓苦如饮药然。丙午秋,余游武夷,到曼亭峰、天游寺诸处,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囗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不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颇具玉与水晶,品格不同之故。故武夷享天下之盛名,真乃不忝。且可以瀹至三次,而其味犹未尽。”
袁枚(公元1716~1797年)诗人、诗论家、美食家,字子才,号简斋。生当康乾盛世,曾任溧水、江浦、江宁等县知县,因父丧辞官归里。在江宁城西小仓山筑随园,又号随园老人,著述颇丰。袁枚是杭州人,平时习惯饮江浙名茶阳羡、龙井。初时不习惯饮武夷岩茶。乾隆丙午(公元1786年),袁枚上武夷山,僧道献以武夷岩茶,小壶、小杯、嗅香、试味,徐徐咀嚼。始觉龙井虽清,不如岩茶醇厚;阳羡虽佳,不若岩茶韵致。这是最早的关于武夷岩茶的泡饮方法及品质特点的记载,虽无工夫茶之名,却有工夫茶之实。
俞蛟《梦厂杂著 · 卷十 · 潮嘉风月 · 工夫茶》记载:“工夫茶,烹法之法,本诸陆羽《茶经》,而器具更为精致。炉形如截筒,高约一尺二三寸,以细白泥为之。壶出宜兴窑者最佳,圆体扁腹,努咀曲柄,大者可受半升许。杯盘则花瓷居多,内外写山水人物,极工致,类非近代物。然无款志,制自何年,不能考也。炉及壶、盘各一,惟杯之数,则视客之多寡。杯小而盘如满月。此外尚有瓦铛、棕垫、纸扇、竹夹,制皆朴雅。壶、盘与杯,旧而佳者,贵如拱璧,寻常舟中不易得也。先将泉水贮铛,用细炭煎至初沸,投闽茶于壶内冲之;盖定,复遍浇其上;然后斟而细呷之,气味芳烈,较嚼梅花更为清绝;非拇战轰饮者得领其风味。·······蜀茶久不至矣,今舟中所尚者,惟武夷。极佳者每斤须白镪二枚。”
俞蛟,字清源,又字六爱,号梦厂居士,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于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嘉庆中期尚在世,卒年不详。
俞氏性格磊落,素负才名。然仕途坎坷,官职卑微。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曾以监生身份出任兴宁县典史。生平好游,足迹几遍南北。《梦厂杂著》为其传世唯一著作。所记多身历、目睹、耳闻者。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四月成书于广东齐昌官舍之凝香馆。
(谢谢关注,明日继续)
喜欢更多了解单丛茶,请扫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