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

低产茶园稻花香 景美粮足振兴时

近日,名山区万亩粮经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中,稻田美景引人入胜。从上空俯瞰,可以清楚地看到“稻香名山”四个字,四个字的旁边还有两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图案。

据名山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名山实践,同时也有效夯实了名山区粮食安全根基,推动农民致富增收,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资料图片)

据了解,名山区万亩粮经现代农业园区,涵盖车岭镇全域及新店镇中坝村,按照“一带二园四区”规划布局,即成雅快速路综合枢纽带,寨子山农业主题公园、农产品集中加工园区,标准化种植核心示范区、悔沟玉米大豆种植集中区、金刚粮经复合种植集中区、岱宗粮经复合种植集中区,总面积12000余亩,其中,核心区面积1200亩,示范区面积11000余亩,项目总投资29800万元,计划2024年底完工,建成后将形成集粮食生产、农耕文化体验、农业深加工、科研成果转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这片稻田原来是一片低产茶园。

名山区以三级“田长制”责任落实为抓手,对全区地势较平整的近20万亩茶园进行科学分析和划分,结合农民种植习惯和意愿,将700余亩零星散碎低效茶园实行统一流转退茶种粮,实现粮油基地连片、统种统防统收。统筹财政政策和资金2000余万,制定出台粮食规模化生产财政奖补政策和鼓励退经还粮财政奖补政策,支撑农民退茶还粮和粮食规模化种植积极性,为园区建设提供“良法”保障。

名山区积极构建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引进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多个高产高抗性优质水稻品种,与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共同建设200余亩良种示范基地,培育玉米良种洼地,筛选适合本地区的高产高效玉米良种。同步开展10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模式试验,形成最适宜本地区双高产种植模式。集成一批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构建农产品生产加工全程可追溯智能体系,为园区提供“良种”科技支撑。

在建设过程中,名山区在园区创新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工程,因地制宜调整划分田型,彻底打通区域壁垒,建成“宜机操作、能排能灌、旱涝保收”的1200亩高标准粮经园区核心区;大量运用测土配方施肥、重施有机肥,推动沼渣沼液还田,在有效提升耕地肥力同时,大大减少农村养殖面源污染,有效形成绿色种养机制,为高产丰收夯实“良田”基础。

此外,以“园区+社会化服务组织”协同机制,深入开展“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托管服务,引进智能植保无人机、山地掘根机、大型耕整机、插秧机和收割机等大中型农业装备,以及天敌友好型频振式杀虫灯小型旋耕机、静电超微悬浮电动喷雾器等中小智能化、复合型农业装备投入现代农业园区耕种,改变传统手工农作模式,实现机械化耕、种、防、收,为农业机械化耕种配备“良机”助手。

经过耕耘,低产茶园焕发生机。

仅用半年时间,万亩粮经现代农业园区已初见成果。园区推广种植3个水稻、2个玉米和3个大豆高产良种,确保了种业安全,集约化生产实现化肥农药减量50%以上,确保了绿色种植;实现694亩茶园变耕地,完成耕地恢复补充任务,有效破解耕地“非粮化”难题;园区由单一的农业种植生产转变为集农业旅游和农产品生产加工为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园区;通过集约化生产和科学化改良,实现粮食产量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0%以上,以工代赈和参与项目建设为周边群众带来1200余个(次),人均增收800余元;机械化率达95%,使种植使园区生产效率提升80%以上。牢牢守住了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端稳了我们的“中国饭碗”。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胡月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