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近年来中央对深化农村改革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从项目、资金、干部激励等方面给予强力支撑,各地坚持党建引领、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全市村集体经济总量、质量、增速实现较大提升。
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本报将以蹲点调研形式,推出一组系列报道,用文字和镜头记录宝兴县硗碛藏族乡嘎日村在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旅游产业、开展乡村治理等方面的做法。
【资料图】
夹金山下,嘎日沟里,阳光明媚。5月19日,宝兴县硗碛藏族乡嘎日村村委会会议室里,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和村民10多人正围坐一起,商讨今年村集体经济发展之路。
美丽硗碛湖畔,高高山坡上的嘎日村帐篷民宿酒店
“走老路稳当,搞创新有风险怎么办”“不能光盯着景区门票分红,要想继续拿第一还得想想其他办法”“游客口味越来越高,感觉有点力不从心……”
嘎日村是宝兴地理位置最偏远、“体量”最大的行政村,幅员面积占到全县近十分之一。依托乡村旅游发展,嘎日村从昔日的“贫困村”蝶变为“网红村”,集体经济收入从零起步,并在近两年连续突破百万“关口”,2022年已达221万元。
这样的战果,却让大家有了新“烦恼”: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经连续两年保持全市第一,今年能持续增量,上演“帽子戏法”吗?
怎样让游客耍得更巴适?
对接新消费场景提高接待质量
会议室内,嘎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阿生,拿着今年以来的“战绩”,想着年度发展目标,眉头紧锁。目前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近70%是和景区相关的门票、保洁服务收入,这意味着收入来源较为单一。
地处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片区“熊猫老家”入口门户,坐拥达瓦更扎这样优质旅游资源,嘎日村村民吃上了“旅游饭”。2017年,村集体主导成立嘎日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引导40余家民宿组建联盟、成立嘎日民俗文化演艺队,夯实了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基础。
“想挣钱,那我们就想办法整点新花样。”有村民代表打破沉默,分析道,如今旅游与康养度假融合,游客的消费理念已发生转变,更趋向于个性化、品质化消费。
村民彭国强对此感触很深,今年“五一”期间,自己经营的民宿爆满,不少游客点名需要家庭房、套房等高品质房型:“现在我们硬件上要提升,布草清洗、餐具消毒这些软件也不能忽视。”
话题打开,“问题”多了起来。
“我觉得首先解决吃饭问题,”有村民说道:“有的民宿菜品味道不行,有手艺的又忙不赢。”
忙着记录的阿生停下了手中的笔:“所以我们下一步计划成立民宿协会、餐饮协会,从安全卫生、设施建设、服务水平等方面,全面提升住宿餐饮品质。”
“你们知道啥子叫智慧旅游吗?我们准备从这里找突破口。”一旁的硗碛藏族乡副乡长、嘎日村驻村第一书记岳云坤,拿起一叠资料:“我们正在开发‘嘎日文旅’小程序和APP,这是个智慧乡村营销系统,既能规范全村文旅市场,又能壮大村集体经济。”
如何让“伴手礼”更吸睛?
瞄准市场新卖点提升品质
嘎日村平均海拔2600多米,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成就了这里以牦牛肉、香猪腿、腊肉、野生菌、药材、蜂蜜等为主的特色农产品。
“我多一句嘴。”从事养殖30多年的村民张绍文朗声说:“我们这里一直用藏香猪加工香猪腿,每根能卖到700至1000元,做的老实生意,但现在外地有人用家猪冒充,这咋整?”
在达瓦更扎景区停车场卖土特产多年的南加,也深有体会。在他看来,只有维护好口碑才能形成品牌。
树口碑很难,砸掉却很容易。阿生说:“农特产品是嘎日村集体经济的关键构成之一,下一步村里和乡里将加强与县级部门的协作,共同维护好嘎日村来之不易的文旅发展势头。”
“产品包装怕是也要跟上哦。”一位村民代表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嘎日的东西要包装。
“解决包装的办法已在路上,而且是个人集体双赢。”硗碛藏族乡副乡长王丹透露,乡里已同意嘎日村特产包装升级计划,只等设计方案确定,就能委托厂家生产,“预计8月能见到成果。”
双赢指的是产品附加值双向提升。产品包装用于村资公司销售向村民收购的农特产品,充分体现产品应有附加值;村集体经济因此实现增收,面向村民的收购价也将相应提高。
对村民自售特产怎么办,王丹也提出建议:“可以先购买真空包装机,提供产品简易包装服务,首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
怎样让一日游变多日游?
聚焦新业态让游客留下来
一道道难题摆了出来,一项项举措也提了出来。阿生再次抛出了一个新问题:“现在大多数游客的停留总时间只有1天,问题出在哪里?”
已开办藏家乐近4年的赵月认为,村里拥有多声部民歌、锅庄、纺线织布等丰富的嘉绒藏族特色文化,就连作为省级非遗的“天鹅抱蛋”,每年“上九”节也是由村里组织表演,但平日里游客来了却很难体验到。
拥有并不代表享有。旅游业态单一,游客参与性不强,这个问题困扰了嘎日村许久。
赵月的话,杨志华很认同。短短几年,他的藏家乐已由低矮藏居换成有34间客房的五层新楼。“村里文艺演出队虽然能提供点对点服务,但场地有限,并不能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杨志华说。
有村民据此提出,嘎日村坡地多平地少,想要在现有聚居点建设较大的文化活动场地很难,那么正在建设中的水海子安置点,今后能否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
岳云坤趁势透露了初步方案:“为发挥安置点两个文化广场作用,村集体公司将在节假日期间有计划开展特色文化展演;同时计划由村资公司对安置点内房屋首层进行集中管理、集中招商,打造集体验、消费于一体的民族风情一条街。”
一场热烈的讨论结束,岳云坤与阿生又马不停蹄走访藏家乐,想听听更多村民的心声。
嘎日沟公路旁,“归来客栈”厨房里,从外地回乡创业的肯处,正忙着给游客准备美食,灶台火光映红了她带着笑意的脸。得知村上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思路后,她举双手赞成:“大锅里有肉小锅里才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肯定没错。”
本报记者张婧孙振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