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

“比起当年的我们,这群孩子镇定多了”

2023年4月20日下午3点05分,宝兴中学地理教师张佳明关掉试卷批改系统,起身拿起教科书和教案,快步来到高二(四)班的教室。


(资料图)

十年前的4月20日,还是宝兴中学学生的张佳明刚刚走进教室,就遇到地震突发,她在老师的带领下紧急避险;今年4月20日,已经从教5年的她站上讲台,“同学们,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一起学习地震的相关知识。”

“地理科学,是经历地震后的必然选择”

课程在幻灯片的演示中开始。

幻灯片上的绝大部分照片拍摄于2013年。那一年的4月20日,雅安芦山发生7.0级强烈地震,宝兴县受灾严重。那时的张佳明,坐在宝兴中学高三年级的教室里,进行着紧张的备考。

经过地震后短暂的慌乱,张佳明和同学们迅速回归到紧张的复习备考中。然而,在学校虽然吃饭有保障,但是时不时来袭的余震,多次打断张佳明和同学们的复习备考节奏,再加上家中受灾也让生活诸多不便。

在等待余震、躲避余震的忐忑心情中度过了一个多月,张佳明和同学们走进高考考场。结果,张佳明没考好,她调整心绪,决定再拼一年。

2014年,张佳明考上四川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并于2018年毕业后回到宝兴中学教地理,“地理科学,是经历地震后的必然选择。我要把我的经历和课本结合起来,让我的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科学应对大自然的各种风险。”

“现在的应急演练更科学,也更具针对性”

“地震发生,最直接的风险是建筑物倒塌造成人员被埋压,同时还有飞石、塌方等次生灾害,这要求我们掌握科学的避险常识。”课堂上,张佳明讲授了地震的成因、地震能量的传播、地震的危害和风险等知识。最后是防灾减灾,这也是张佳明每一次讲授地质灾害知识时,必然要说的重点内容。

学生们对地震的认知不仅来自课堂,还来自不间断开展的应急演练。

去年芦山县“6·1”地震发生时,宝兴中学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按照应急演练线路迅速撤离到安全区域。“在操场上,有学生看到我,还兴奋地说感受到了地震纵波和横波的区别。”张佳明说,“比起当年的我们,这群孩子镇定多了。”

近年来,地震应急演练已经成为宝兴中学的一门“必修课”。

“演练不仅常态化开展,设定的场景也不尽相同。有时候是上课中,有时候是学生回到宿舍后,有时候是课间操时间。”张佳明说,“比起自己在学校读书时的应急演练,现在的演练更加科学,也更具针对性。”

一次又一次的演练,让学校及时发现问题完善应急方案,学生遇到突发事件的避险能力进一步加强,心态更加稳定。

去年芦山县“6·1”地震发生后,张佳明和其他老师带着300多名高三考生“平移”到天全县进行高考。

“地震发生距离2022年高考只有9天,作为一个在高考年经历过地震的人,我很担心孩子们的心态。”张佳明说,“从最后的结果看,孩子们发挥稳定,总体成绩也是宝兴中学近年来较好的一次。”

下课铃声响起。

张佳明回到办公室,继续翻看新版高一地理教材——教材的最后一个章节,主要内容是自然灾害、防灾减灾,以及地理技术在地震救援中的应用。

本报记者鲁妮娜周昆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