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内 >

天天要闻:马站法庭多措并举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


(相关资料图)

山东省沂水县人民法院马站法庭位于临沂市最北端——全国重点镇马站镇,距县城30公里,属典型的乡村法庭。人民法庭是司法服务基层治理的最前沿,离群众最近,不仅能直观的感知群众的司法需求,还能找到服务基层治理的“切口”。去年以来,马站法庭坚持能动司法,主动延伸法庭触角,下沉服务重心,优化职能配置,灵活运用“法庭+”、“E+智慧法庭”等诉源治理新模式,连接“线上”,铺开“面上”,落实“点上”,全方位深层次强化“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以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为辖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一、党建引领,打造诉调新“枫”景2003年6月份,原告杨某某将在老家马站镇杨家城子村的老房子交给同村好友被告黄某某维修,同年底,原告跟随其子去济南居住。被告将房子建好后,因建筑费用与原告协商未果。2003年11月,被告未经原告准许,将房屋卖给第三人黄某,后该房屋于2006年在旧村改造时拆除并新建居民小区。原告杨某某发现自己权益受到侵害后,多次拔打12345市民热线投诉并去信访部门反映。2022年5月,原告在法院诉前调系统起诉立案后,情绪非常激动,明确表示如得不到满意的答复,将赴省进京上访。“经济发展带来了人居改善,但涉及到旧村改造、拆迁补偿、土地流转承包等历史遗留问题,却成了村里的‘老大难’,村两委一直想解决却找不准法律依据,怕好心办错事,非常担心处理不当会引发新的矛盾”杨家城子村党支部书记李法颇有感触。如何专业又快捷的处理好各种纠纷,成为基层村居党组织面临的重大挑战。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法庭党小组立即着手与村党支部开展联建共建,最快速度实现无缝对接,于2022年6月在该村成立了法庭驻村调解工作室,法庭党小组3名党员法官,每月定期到工作室开展诉调对接工作,运用“法庭+沂蒙乡贤”、“法庭+马站义警”等纠纷调处形式,与村两委、村民理事会等自治组织沟通共建,值班法官到纠纷现场辨法析理,现场调处解决群众身边“小事”、“家事”、“烦心事”,驻村工作室法官多次与杨某某沟通交流,在法官与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最终调解结案,原告表示非常满意。与此同时,值班法官以案释法, 另外4件拆迁安置纠纷也一并达成和解,达到了“调解一案、化解一片”的目的,实现了“以一案结多案”的良好效果。法庭驻村诉调工作室在该村先后处理各类纠纷12件,仅有两起案件进入诉讼程序。同样的法官驻村调解工作室,法庭已在辖区乡镇设立四处,均有党员法官带队值班,为创建无讼村居奠定坚实基础。“矛盾纠纷化解在法院门外,解决在群众身边,虽然‘冷’了公堂,但却‘暖’了老百姓的心房”驻村调解工作室党员法官刘元静说。支部建在庭上,根在人民群众。每名党员就是一面践行司法为民的旗帜,每个党支部就是服务基层、保障民生的战斗堡垒,“身上有正气,脚下有泥土,眼中有情怀,肩上有担当”的乡村法官身影,成为人民法庭为人民的枫桥式法庭亮丽“枫”景线。

二、上下齐动,创建为民“馨”法庭2022年8月12日,马站镇某村委雇佣村民高某某粉刷村内道路时,不慎触碰高压线身亡。死者正值壮年,因后续赔偿问题分歧较大,其亲属将高某遗体拉至供电所办公楼与涉案村委门口,时值高温天气,影响极为恶劣。驻庭调解员接到涉案村委综治网格员的通知后,立即全程跟进,多方联动,两天内先后召集涉案村委、管理区与死者近亲属协商三次,邀请司法所与派出所干警一并参与,建立案件调处微信群,分析案件原因,厘清各方责任,促使四方当事人顺利达成协议,经法庭依法确认后,赔偿义务人于16日当场将全部赔偿款支付死者亲属,纠纷得以彻底解决,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得到了党委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为回应辖区群众对矛盾纠纷化解的热切期盼,充分发挥“馨法庭”在息诉罢访、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独特作用,马站法庭注重加强与所辖党委、村居的沟通联络,主动融入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创新调解优先、速裁支撑、精审保障、“大网格”兜底解纷新模式。一是做好应调尽调,调解优先。将调解、和解作为首要办案手段,由辖区党委政府指派两名专职调解员入驻两个办案团队,打造得力有效的“调解员超市”,全过程、全方位参与调解。建立“一案一群聊”微信调解模式,当事人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举证、调解,最大限度为当事人提供便利,当事人“一次也不用跑”也能实现诉讼主张。二是坚持能快则快,速裁支撑。根据法庭受理案件特点,实行简案快审,法庭配备两个速裁团队,作为主要办案力量,适用简易程序、小额诉讼程序审理绝大多数简单纠纷,以速裁快审方式结案,提高案件质效。三是立足质量第一,精审保障。对少数复杂疑难案件,一律由庭长主审精审,选择到案件发生地、当事人居住地现场开庭,达到审结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四是依托多方联动,网格兜底。以党委政府综治中心为面,法庭、公安、司法为线,管理区、村网格为点,以点带面,点线结合,从根源上找原因,定对策,解纠纷,确保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2022年法庭一审服判息诉率为96%,全年亦无发改案件及信访申诉案件。三、“E+”智慧,贴近群众“心”服务“原告,你是否变更诉讼请求?”“被告,请对上述证据发表质证意见。”这是马站法庭在疫情结束后通过互联网法庭在线审理的一起名誉侵权案件。原被告均在省外务工,被告因在抖音发布视频时涉嫌侵犯原告个人隐私,原告网上立案后,亦通过互联网法庭视频连线开庭,经过法官讲法释理,被告当庭主动承认错误,原告主动撤诉,随即在网上提交撤诉申请书并签字确认,案件顺利结案。“我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在外应酬喝酒,但应有度,否则对身体不好。原告也是站在关心我的角度,顾全家庭,才对我提出上述要求,我应当理解原告作为妻子的良苦用心,以前我的行为过于极端。我承认错误,好好改正,以后努力挣钱过日子!”同样,在法庭第一调解室,马站党委驻庭调解员刘世欣正通过人民调解平台线上与一起离婚案件的被告视频交流,在确认双方达成和好意见后,该案调解结案。去年法庭通过人民调解平台结案69件。其中仅今年2月份,便成功调解6件。马站法庭依托信息技术拓展“枫桥经验”实践路径,创新打造“E+”智慧型“贴心法庭”,精细微服务民生。在法庭一楼设立功能齐全的诉讼服务站,充分利用智慧审判、智慧法庭各项数据,梳理汇集编码常用文书材料,当事人仅需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得各类起诉状、申请书的模板,实现立案、节点查询、网上阅卷“一网通办”、马上就办、异地可办,各项全流程业务均可在法庭一站办理,同时确定服务专员,对老弱孤残等特殊群众提供点对点、面对面服务,切实解决不同群体的司法需求,用心跑出“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加速度。 (刘中伟 杜正波)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