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

【天天快播报】三道防线 “扛”起患者生命的希望

工作中的医护人员

“平时我们科出诊量较少,这个月的出诊量却很多……”自去年12月中旬开始,雅安市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雅安医院)(以下简称:市人民医院)接诊和收治新冠病毒感染的病患急剧增加。面对当前就诊压力,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杜潇、院长邱雄带领党政班子深入一线科室摸底调研,统筹规划、全员迎战,紧紧围绕“保健康、防重症”,统筹做好医疗救治、资源调配等工作。全院上下迅速把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到“保健康、防重症”,抓好医疗资源调配、全力做好医疗救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ICU收治被新冠病毒感染的危重症病人,急诊科、EICU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感染新冠的重症病人,其他内系科室收治普通新冠病毒感染病患……自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以来,市人民医院全院投入新冠病毒感染病患的收治工作,在上述科室形成三道防线守护患者生命健康。

“我们以最大饱和容量、最大荷载能力、最大运转效率,全力保急诊、保重症、保发热、保必须、保顺畅、保稳定,并集中全院床位、人员、设备和调配,通过‘六保障四集中’原则,确保被新冠病毒感染的病患能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救治。”市人民医院医务科科长车光耀说。在急诊科、ICU、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急诊重症儿科等一线医护人员相继感染的情况下,医院上下以极限人力、物力,畅通绿色通道,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

医生检查病人病情

迎战高峰全力守护急诊病人

“从12月11日开始,被感染的病患急诊人数大幅增加。”2022年12月29日,走进市人民医院急诊儿科,虽然当日的儿科门诊在正常进行,但急诊儿科依然还有很多患儿在候诊。“没想到急诊儿科成了新冠病毒感染救治的前哨站。”市人民医院急诊儿科主任黄兆敏说。

市人民医院急诊儿科正常急诊病人每日在120人左右,出诊量每年都较少。去年12月中旬,急诊儿科急诊病人开始增加,到12月16日、17日,急诊儿科接诊人数超过每日370余人。

“来,躺下。阿姨听听!”急诊室内,黄兆敏正在为患儿检查,听肺部是否有杂音。为保证抢救区患者得到有效救治,急诊儿科坚持24小时在岗,黄兆敏成了“加强班岗位”,经常上班时间超过36小时。

收治、出诊、抢救……从急诊儿科到急诊科间隔距离不到50米,正处在急诊高峰期的急诊科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每次出诊接病人,时刻都要准备投入患者的抢救工作中。”自三年前疫情发生后,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吴艺,就带领急诊团队积极参与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救治工作,在救治上已有丰富经验。

出诊需要一个医生、一个护士,最远的出诊时间需要两个小时左右,出诊量的增多让急诊科的工作量大为增加。

“氧饱和度比较平稳了,但是一定要坚持治疗。”走进急诊科综合病房,吴艺对病房的病人都要进行检查,了解病人的身体变化。“这是城后坝院区急诊科搬到大兴院区后,全科打的第一场战役。”吴艺说。

急救中心是市人民医院应对新冠病毒感染的最前哨,短短几日时间,该中心的综合病房就已住满。

“我们还不断开放留观区、EICU等区域病床,做到‘应收尽收’‘应接尽接’。”吴艺介绍,EICU从计划开放到投入使用,急诊科只用了两天时间。急诊科就是一个“院中院”,从院前急救到收治入院等,可以完成一系列治疗。疫情发生后,急诊科已经筹备了三年的EICU,终于在去年12月25日开始收治病人,减轻ICU的压力。

急救中心是医院应对新冠病毒感染的最前哨,ICU则扛起了新冠病毒感染高峰下危重症病人救治的最艰难一环。

“我们目前ICU病房只有17个床位,但是已收治病患20余人,还在持续不断协调加床中。”吴艺说。在市人民医院ICU病房,这里接收的病人都是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治疗的危重症病人。

在市人民医院ICU病区门口,一些家属还在焦急等待。重症医学科护士长李雪琴介绍,ICU病房不允许家属陪护,但是病人的病情随时会发生变化,需要家属能够到场进行沟通或签字,目前ICU病房已全部住满。“刚好遇到搬迁,许多设备还在紧张安装中,大家都在加班加点,希望多救治病人。”

“前段时间刚从老院区搬下来,当时只有40位病人,三天时间100个床位就全部住满。”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炳炽介绍,连日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直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每天会诊六七十次,医护人员都处于战斗状态,哪里缺人就补哪里。”王炳炽说,医务人员被感染了,也会轻伤不下火线,在有限的医疗资源和难以预测的接诊人数上,市人民医院顶住压力,用使命和担当全力以赴救治每一位患者。

杜潇(左)慰问一线医务人员

医生查看病人身体情况

勇挑责任医务人员轻伤不下火线

“我们已经全部‘阳过’一遍了。”在急诊儿科,医生周鹏10天时间连续发烧3次,从去年12月10日开始,全科5名医生相继感染。“最初,感染的医护人员还可以安排休息,随着后面感染者越来越多,大家又不得不投入工作中。”

去年12月15日,一直在硬扛的黄兆敏发烧了,当发烧到38.9度时她才开始服药。“发烧了就服镇痛药,最初退烧药非常紧缺,大家都在想办法把药品留给最需要的人。”在急诊儿科,随着被感染的医护人员不断增加,该科室的医护人员都超负荷带病坚守岗位,虽然医务人员感染过新冠病毒,有高烧、咳嗽等症状表现,大家都默默坚持下来,轻伤不下火线,保障病人得到专业救治。

医生袁方何夫妇都是市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妻子在内分泌科工作,由于他连续在救治一线工作,2岁多的孩子不得不由妻子带着上班。“内分泌科稍微要好一些,所以孩子只好跟着妈妈到医院上班。”袁方何说。

黄兆敏已经咳嗽了10余天,CT显示肺部已出现了“毛玻璃”,并且这种症状在许多医务人员中都存在。“没有什么办法,就一个字‘扛’。”黄兆敏介绍,专业医学知识告诉她,已经挺过了最难的时期,应该已经不会再恶化,现在就等肺部慢慢自我修复。

连日来,急诊科医生梁剑波一直坚守在一线,其妻子杨媛也是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一名医生,虽然就在一个院区内上班,夫妻二人却很难见面。“大家都在扛,即使感染了也在坚守。”吴艺说,许多科室的主任都一直在一线,发烧时走路都非常艰难,但一遇到危重病人抢救,大家又立即来了“精神”。

“护士,15床需要换药。”近期,在急诊科二楼综合病房护士站前,护士李婷正发着高烧,听到家属的呼唤后立即小跑着去拿药。

“多少度?”“40.5度……”吴艺关切地询问李婷的情况,在回答吴艺的瞬间,李婷强忍着泪水。

从综合病房到EICU,面容憔悴的吴艺几乎是一路小跑。“在EICU重症监护病房,病人与死神的较量常常就在一瞬间。”吴艺说,人们把EICU的医务工作者称为“和生命打交道的人”。

而在市医院急诊科“和生命打交道的人”中,医生裴寒被吴艺一直称为“铁人”。“三年前,疫情刚发生时,裴寒就一直坚守在一线,成为发热门诊的一个‘守门人’。”吴艺说,自防疫政策调整后,一波波感染者进入医院,裴寒在自身也感染的情况下,还一直坚守在医院,鼓舞大家。

EICU要随时查看病房里患者的情况,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病人病情有变化时,要在第一时间进行抢救和治疗。作为急诊科刚刚投入运转的EICU,急诊科配备了强大的医疗力量进行重点保障。

在ICU,医护人员从原来的8小时一班,也逐渐变成了12小时,因为医务人员相继感染,许多医生和护士都在主动顶替。在ICU,医务人员肩负起了病患治疗和生活护理的双重责任。因ICU病人无家属陪同照顾,医务人员需要24小时在岗监测病情,同时还要兼顾起患者生活上的各项繁重工作。

“12月21日,患者杨阳(化名)因基础病较多,又不幸感染,最终不得不使用ECMO。我们随时都在关注病人的病情,我们希望能收治更多的病人,绝不放弃任何一个生命。”李雪琴说,ICU医护人员大多都被感染了,但都坚持坚守岗位。

“高烧烧到40度,全身都湿透了,我感觉生命就要从眼前消失一样。”去年12月20日,正值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杨超和罗秋锐值班,持续高烧让杨超和罗秋锐几乎虚脱,看着眼前的杨超和罗秋锐,王炳炽感到从未有过的担心。

12月29日,王炳炽会诊到凌晨2点,回到办公室打了一个盹又继续上班。“有一名患者从3点开始等床位,刚刚才落实了。”王炳炽说,他希望每个床位都留给真正需要的人。

“工作量成倍增加、战斗性减员,一线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压力可想而知。”杜潇介绍,该医院组织医保科、党办、工会、团委等行政后勤科室,组成医务人员关心关爱工作小组,制定《医务人员关心关爱计划》,为医务人员全身心投入医疗救治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医院领导带队深入全院临床科室,带着水果、‘大锅汤’,看望慰问一线医务人员,把温暖送到医务人员的心坎上。”吴艺说,医院领导现场调研,现场办公,用最快的速度解决临床科室目前遇到的问题,保障患者的救治工作顺利进行。

同时,市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在被新冠病毒感染期间,可优先预约挂号、缴费、取药。被感染的医护人员住院时,医院工会会及时做好看望及慰问工作等9项优待,让医务人员能尽快尽早恢复健康,重返工作岗位,为人民群众健康护航。

医护人员正在清点药品

统筹安排三道防线守护患者生命

“我们尽可能增加患者床位、扩充收治区域。”车光耀介绍,医务科、护理部随时根据各科室的负荷状态,调整人力资源,全院一盘棋,只要有需要就随时有来自其他科室的支援力量顶上。

市人民医院护理部在全院抽调了18名护士到ICU培训,这些护士都是所在科室的精兵强将,经过短期培训后,便可投入感染的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中。在新冠病毒感染病患增多的情况下,ICU成了全院危重症患者救治的一个培训基地。ICU还把长期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形成一个模式,传授给各个科室的精兵强将,不断扩容有需求的科室力量。而这些护士的到来,也让ICU的力量得到了有效补充。

走进ICU病房,除了医务人员正在紧张有序地开展医疗救治外,还有一群工人正在安装调试设备,以便能收治更多危重患者。

“重症患者比我们预期的要多,但我们现在是应收尽收,不放弃任何一个患者。我们有46名护士在岗,24小时不间断守护着每一个危重症病人。”据市人民医院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在保障ICU病房运行上,市人民医院将逐步扩充床位,待升级完善之后,能收治40余位危重症病人。

自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市人民医院开始谋划EICU的筹建工作。去年12月中旬新冠病毒感染病患增多后,医院也加速推进了EICU的建设进度。

随着感染患者持续增加,对医院医疗物资提出了挑战,一方面是呼吸道疾病相关药品需求陡增,另一方面需要大量呼吸机保障危重症病人生命体征。

“医院加大采购医疗物资力度,做到药品、设备、物资储备充足,后勤、设备、采购、基建、信息等部门都在为临床提供着坚实的支撑。”车光耀说,EICU需要设备医院立马给设备,需要有专业基础知识的医护人员,医院就立即从ICU中抽调人员。

“三年前,我们就开始进行人才储备和技术储备,先后派出多人到上级医疗机构进行培训,全面掌握EICU管理的相关技能。”吴艺说。

89岁的李洁(化名)是一名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因为患有多种基础病,就被收治到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经过近一周治疗后,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25岁的郑琳(化名)经过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医治后,病情明显好转,转入内分泌科继续治疗;神经内科有10个床位,可以收治轻症患者……每日下午,杜潇和邱雄都会组织召开新冠病毒感染病患救治的相关会议,会上各科室都会重点汇报新冠救治的相关情况,并根据情况进行相关工作安排。

ICU、急诊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与全院各科一线医师进行培训,形成一套完整的救治体系。该医院集中所有医务人员、科室床位和设备,统一由医院集中调配,充分保证急诊力量不间断有效运转;抽调医务人员作为ICU后备人才,随时根据需要作为ICU一线医生补充,保证危重症患者的收治;加强发热门诊的值守,确保每一个发热患者都能够得到救治;对卒中、胸痛、创伤、上消化道出血等绿色重点通道病种的救治流程进一步梳理优化,保证重点疾病患者的及时救治,针对血透、放疗、手术等特殊人群,采取分时段专班处置的方式开展诊疗工作;加强后勤力量值班值守,确保新冠病毒感染病患就诊畅通和稳定。

“我们全力配足配齐医疗力量、救治床位、救治设备等,强化急诊力量增派调度,优化分级诊疗方案,畅通急诊和住院病区收治通道,严防医疗资源挤兑导致重症患者无法及时救治。”杜潇说,市人民医院将紧紧围绕“保健康、防重症”的工作要求,统筹做好医疗救治工作。

“应收尽收,应治尽治。”这是市人民医院对雅安百姓的承诺!

本报记者周代庆

关键词: 市人民医院 医务人员 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