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

“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

“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天空中飘起蒙蒙细雨,山路上已垮塌的缺口变成4米多长、5米多高的陡坡,拦住了抬着担架的救援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们来搭‘人桥’!”先行探路的两名消防员跳入缺口,更多消防员紧随加入,为“人桥”筑牢“桥基”……

2022年9月8日,这段名为“没有路,我们就是路”的视频画面,感动了万千网友,宁人动容。

视频中,身穿蓝色背心抬着担架过“人桥”的,正是这支队伍的“领头羊”,市消防救援支队石棉县河北路消防救援站站长刘明耀。

挺进灾区

吹响冲锋的“集结号”

“9·5”泸定地震发生后,石棉县河北路消防救援站,成为距石棉灾区最近的专业消防救援队。

“新民乡、王岗坪乡有房屋垮塌,目前通信中断,立刻前去探明。”命令在震后不到1分钟便已下达。

1分钟,17名消防员、3辆消防车、3只搜救犬集结完毕,刘明耀带队向灾区挺进。

车过龙头石隧道后约1公里,道路因崩塌的山体阻断。刘明耀和队员徒步前进,人均负重20至30公斤。

借助先进的卫星通信设备,队伍不断将沿途灾情实时传回后方,为指挥部科学决策提供信息支撑。

“危险!”当队伍刚刚翻过一个崩塌体,巨大的轰隆声在他们身后猛然响起,刘明耀嘶吼着发出预警。

眨眼间,一个小方桌大小的巨石,在距他们数米开外飞滚而过,激起呛人烟尘。好在有惊无险。

当日19时许,刘明耀率队抵达王岗坪乡场镇所在地。

马不停蹄,按命令等待后续救援队伍会合时,刘明耀将队伍分成几个小组,迅速探查场镇及周边受灾情况。

将衣服盖在老人身上后,刘明耀(后排左二)穿着蓝色背心抬“担架”过“人桥”

跋山涉水

为伤员打通生命通道

次日凌晨,新的命令下达:“王岗坪乡跃进村、幸福村受灾严重,有人员伤亡,现派你队前往搜救。”

“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紧张的战前动员部署后,队伍在5时准时出发,融入黎明前黑夜里未知的危险中。

千难万险挡不住。12时许,刘明耀带队赶到跃进村、幸福村两村交界处最大的聚居点。

搜救、汇总、核实,7名受伤村民的信息实时传回后方指挥部,“部分伤员危重,需直升机转移救治!”

13时、14时,两架直升机先后抵达。但聚居点位于山坡上,仅有的两处狭小平坝难以满足直升机安全起降。

那时,能安全起降直升机的最近点位在爱国村。地震前,两地间乘车只需20余分钟就能抵达。

“不能再等了,抬也要抬出去!”担架不够用,刘明耀就带领队员砍来竹竿,用村民寻来的床单、编织袋、绳子做成简易担架。

15时,一声令下,“出发!”

几近垂直的斜坡难以通过,刘明耀就集中力量先抬一副担架,通过后再集中力量返回抬另一副。两名伤情相对较轻的村民,则安排多名队员轮流背负。

辗转腾挪,队伍在20时许到达大渡河边,并在附近的民间救援队帮助下找到了船。

漆黑水面上橡皮艇缓慢前行的低沉轰鸣声,浓浓夜色里石头从山坡滚落河中的扑通声,让刘明耀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石头激起的波浪,感觉像要把船掀翻一样。”

7日3时许,伤员终于平安抵达爱国村,并在天亮后乘直升机转移。那时,刘明耀和他的队员已整整1天未曾合眼。

再战险境

用身体搭起生命之桥

稍作休整。8日7时许,刘明耀再次接到命令,“跃进村、幸福村合居地后山山坡出现裂缝并加大,需全员紧急转移。”

一声号令,救援队再次整装出发。

得益于抢通队伍快速推进,返回时的路比来时好走许多。10时许,队伍抵达命令指定地点。

核查地灾隐患点、摸排需转移人员、为两名失去行动能力老人制作简易担架。15时,救援队带领70名村民出发转移。

天公不作美,10多分钟后,天空飘起蒙蒙细雨。

将衣服脱下给担架上的老人盖上,刘明耀立刻派出两名队员,先行赶往曾经过的山路塌方点。

现实证明了他的预判。一处塌方缺口从来时的1米多宽变成了4米多宽,形成了落差5米多高的陡坡。

“我们来搭‘人桥’!”两名消防员随即跳入缺口。“再来一个!”刘明耀高喊道。更多消防员紧随加入。

手里紧紧握住担架,脚下踏着战友的肩膀,刘明耀一脚没有踩稳后,又低吼着坚持稳住了身形。

“走!走!后面的稳住!”相互鼓励着,他和战友抬着担架上坐着轮椅的老人,安全走过了“人桥”。

至16时43分,同行村民全部转移至安全区域。

这之后,刘明耀在灾区坚守至当年11月初,或管理临时码头的人员、物资运输,或带队出警灭火、摘马蜂窝。

对那段视频在网上的爆火,刘明耀很是意外,“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我们消防员的职责和使命,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

近日,刘明耀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雅安“9·5”泸定地震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孙振宇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