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其工作千头万绪,帮办手续、调解矛盾、嘘寒问暖等看似平凡小事,不仅件件关乎民生,也直接影响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市品质的提升。
(资料图片)
如何增强社区力量,减轻社区负担,提升社区治理效能?4月19日,记者从市委组织部获悉,日前市委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印发《关于深化社区提能增效减负十二条措施》(以下简称《措施》),从加强社区工作力量、加强社区专职工作者激励、规范社区工作事项着手,切实为社区减负松绑,激励社区干部担当作为,全身心投入社区治理和服务居民工作中。
雨城区桐梓林社区便民服务室
加强社区工作力量
让社区有人、有阵地、有钱干事
《措施》明确,根据社区人口规模、性质特点体现差异,分类核定社区专职工作者职数;坚持新进必考、出缺即补原则,主要面向本地常住人口,拿出一定比例从高校毕业生、专职网格员、具备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人员等群体中定向招考;按照300至500户标准动态优化社区网格,落实“一格一员”要求,社区专职工作者、专职网格员出缺一般不超过6个月,让两支骨干队伍力量强起来、人员稳下来。
如何提升社区阵地服务能力,把群众吸引到社区?《措施》明确,持续加大投入巩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成果,2023年底前完成300㎡以下的城市社区阵地补短达标;进一步完善助残、托幼、教育、居家养老等服务内容,打造小区党群服务站(点),规范外观标识,完善标识引导设施,让群众找得到社区、愿意来社区。
“通过县(区)财政预算兜底、区域化共建单位支持帮助、招募‘合伙人’发展社区经济造血,三向发力提升社区运行经费保障水平。”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前期市级已出台招募“社区合伙人”和发展社区经济的指导意见,《措施》中进一步明确了城市社区、集镇社区财政保障标准。
加强社区专职工作者激励
让干部待遇上有保障、政治上有盼头、社会上有荣誉
2022年起,我市已全面落实社区专职工作者“3岗12级”岗位等级薪酬制度,社区干部待遇提升50%以上。《措施》的出台,进一步完善“基础报酬+绩效奖励+社会保障+关心关爱”待遇保障体系,社区专职工作者享受“五险一金”、带薪年休假、年度体检等待遇,遇到特殊困难的加强关爱帮扶,让干部安心扎根社区。
“对参加在职学历教育取得大专及以上学历证书的,从市县人才开发专项资金中一次性补助3000元;对取得助理社工师、社工师、高级社工师资格证书的,按每月300元、600元、1000元核定职业津贴标准,今年社区专职工作者报名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的比例达到92%;同时每年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发达地区跟班锻炼。”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以“真金白银”鼓励社区干部学习提能。
如何打破社区干部职业成长天花板,增强职业荣誉感,充分调动干事创业积极性?2022年,全市首次面向社区专职工作者定向招聘事业人员14人,社区干部反响强烈、普遍叫好。
《措施》明确,每年开展定向招录公务员、招聘事业人员工作;连续任职满2届、表现优秀、群众认可度高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可通过公开考核招聘为街道(乡镇)事业人员;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社区干部作为各级“两代表一委员”人选;市级每年评选一批“社区工匠”“最美社工”,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表彰奖励的社区专职工作者,分别晋升1级岗位等级、缩短晋升年限2年、缩短晋升年限1年;正常离任荣退的颁发荣誉证书、纪念品,社区工作满30年的发放一次性奖励,进一步鲜明基层导向和实干导向。
规范社区工作事项
让社区职责更清晰、事务更规范、更有话语权
一直以来,疲于应付行政事务、服务群众精力不足的问题长期困扰社区。为推动社区减负松绑,我市建立了工作事项准入制度,制定了依法履职、协助办理、负面事项“三张清单”指导目录。
《措施》进一步明确,纳入负面清单事项、部门职责范围内的行政工作、社区无专业资质和承接能力“三种情形”,一律不得下达给社区;部门委托社区协助办理事项,须落实做法上指导、人员上支持、经费上保障要求,无偿占用工作力量经费的社区有权拒绝执行。
为推动工作事项准入和“费随事转”要求落地落实,《措施》要求建立社区考核部门制度和动态监管制度,社区每年对部门落实工作事项准入、费随事转制度情况开展测评,考核结果与单位班子和“一把手”年度考核挂钩;对违反规定的单位,视情形进行约谈提醒、通报批评、降低考核,从根源上提升社区话语权,为社区聚焦主责主业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
卢康伟本报记者彭加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