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

天天快报!凝心聚力谋发展 再造产业铸辉煌

日前,在芦山县宝盛乡凤头村茶园里,茶农们挎着茶篓穿梭其间,弯腰低头、摘下一枚枚嫩绿的芽尖装入篓中;在芦山县福瑞年产8万吨锂电池高端负极材料高温提纯项目施工现场,挖掘机运转忙碌、施工车辆来回穿梭,一栋栋标准厂房及配套工程拔地而起;在飞仙关镇的川西药谷·禾茂田园内,不少家长带着孩子乘坐着小火车在田园间穿行,微风徐来,惬意十足……

一个个生动场面汇成芦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壮阔画卷。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


(资料图片)

十年砥砺奋进,芦山县大干快上拼经济、搞建设,凝心聚力推动一二三产业再上新台阶,实现了跨越发展的县域经济之变。

密码在哪?

答案在一组数据里: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3亿元,分别是震前的2.4倍、2.7倍。目前,相比2013年之前,全县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2.67倍、1.43倍、4.31倍。

十年间,芦山县以再造一个产业芦山、再掀一个项目高潮为引领,推动绿色智慧纺织、新材料、新能源、绿色食品药品加工、清凉度假康养五大绿色低碳优势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产业体系实现由纺织“单一支撑”向“双轮驱动、五子登科”转变,建成省级开发区1个、省级农业园区1个、国家级4A级景区4个、3A级景区1个。

抓好农业提质增效

培育新动能

4月16日,走进宝盛乡中坝村马尾岗茶叶种植基地,成片的茶树青翠碧绿,茶香弥漫山野,几十名茶农身挎茶篓不断穿梭于茶园间,熟练地将一片片鲜叶装进茶篓里。一片片小小的茶叶成为宝盛乡村民的致富“法宝”。

“我们是从三月中旬开始采茶的,手速快的人一天能挣两三百元。”话间,茶农王国琼不停上下翻飞的手指便将鲜叶装满了茶篓。

近年来,宝盛乡大力发展以马牛山茶、黄金芽为特色的高山生态茶产业,累计种植茶叶2.2万亩,亩产值达4000元左右。此外,该乡积极引导群众开展中药材种植、高山蔬菜种植、冷水鱼养殖等,带动更多百姓增收致富。

让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以宝盛乡为例,近年来,芦山县按照现代生态农业建设要求,持续优化提升特色产业布局,以绿色有机作为价值链提升的重要举措。十年间,全县累计种植粮食面积达到110万亩,累计产量达到37.1万吨;发展中药材7万亩、茶园6.4万亩,分别较震前增加3.3万亩、2.2万亩。并成功创建省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现代畜牧业重点县等。

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同时,该县还坚持以宜居为方向,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绿色工程等,抓好环境提升,实现河畅、水清、村净、景美,让农村美起来。

以重点项目引领带农,是该县让农民富起来的又一大举措。芦山坚持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万亩粮经复合园、千亩冷水鱼等一批重点项目,推动粮食安全、特色产业发展落地落实,切实增强产业带动能力。

在芦山县万亩粮经复合园(大同片区)现场,挖掘机、推土机正有序作业,工人们在各自岗位上忙碌。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高粮油农作物综合能力,提升农田灌排能力、土壤配肥能力、农机宜机作业能力。同时,将结合农旅融合、产村相融、一三互动发展思路,着力走出一条产业变景观、田园变公园、乡村变景区的融合发展新路子。

农旅融合建设项目是芦山县做好“三农”工作、守牢“三农”基础的一大举措。2022年,芦山县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3.79亿元,较震前增长2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7409元,较震前增长235%。

新时代新征程。如今,芦山县正不断聚焦主导产业,从加工、研发到生产、销售,精心谋划,着力补齐短板,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工业发展加速集聚

激活新引擎

走进位于四川芦山经济开发区的芦山嘉茂纺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百多台机器整齐排列、隆隆作响,几十名纺织工人在生产线上紧张而忙碌。随着机器的快速运转,一件件成品呈现在眼前。

一直以来,纺织产业都是芦山工业发展的一张名片。十年间,芦山县不断招大引强,越来越多纺织企业选择落户芦山,逐步形成了贯通化纤、纺纱、织布、制衣于一体的现代绿色纺织产业集群。其中,包覆纱年产达104万锭,占全省一半以上,湘邻纺织、嘉茂纺织、圣善纺织等在芦山,从“生根”到“繁茂”,“西南纺织在芦山”品牌逐渐打响。

如果说,纺织机械的快速运转,是让纺织成为芦山工业对外的一张响亮名片;锂电产业,则是让芦山工业在追赶跨越、绿色崛起发展路上更有底气和信心的另一张“金名片”。

走进芦山县年产8万吨锂电池高端负极材料高温提纯项目(福瑞项目)施工现场,车辆穿梭,塔吊吊装等作业声此起彼伏,工人们正紧锣密鼓、抢抓工期。“1号厂房的外部围护施工和2号厂房的主钢结构都已全部完成,目前正在进行1号厂房的内部施工和2号厂房的围护结构施工。”项目现场负责人说,项目预计12月全面投产,投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16亿元,可解决约600人就业。

在几公里外的四川瑞鞍年产1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瑞鞍项目)现场,同样是一片火热的忙碌景象。不同的是,这里的16条生产线已经全部投产。

近年来,在蓄势崛起、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该县深入实施追赶跨越、绿色崛起“1442”总体发展战略,提出以“双轮驱动”工业发展战略为引领,引进瑞鞍、福瑞等锂电新材料产业,全力打造百亿锂电负极新材料产业园,推动工业真正实现由纺织“单一支撑”向纺织、锂电“双核引领”转型。

十年间,一个个前景广阔、效益可期的大项目、好项目,从落地到开工,再到投产,不断为芦山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按下“快进键”。而这十年里,芦山儿女也步履不停,在工业化的道路上全力攻坚克难、奋勇前行,不断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用双手让芦山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焕发出新的生机。

截至目前,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已增至57家。2022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79.75亿元,与2013年相比,增长199%。

不断深化文旅融合

释放新活力

每逢周末和节假日,不少人会远离城市喧嚣,享受田间乐趣。位于飞仙关镇的川西药谷·禾茂田园,就是近年来不少本地和外地市民都爱去的地方。

禾茂田园是芦山打造的集农耕文化园、科普教育园、康养休闲园为一体的农业田园综合体,也是该县创建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之一。该景区的打造和发展,吸引八方来客的同时,也带动着周边村民纷纷吃上“旅游饭”。

“我们禾茂以前的交通非常不方便,通过禾茂田园项目和国道351线修通后,才让这里变得四通八达,也给我们的经济发展带来机遇。”凤禾村禾茂组村民陈文孝说,随着农旅融合发展,当地部分群众从事起餐饮行业,收入也翻了几番。

与之相似的,还有龙门镇。十年间,该镇围绕优化提升文化旅游和农业特色产业两大支柱产业,打造提升生态旅游环线和鱼跃龙门、龙兴之野、雅渔天成等农旅融合项目,让当地村民吃上“旅游饭”,过上好日子。

十年来,芦山县以灾后恢复重建为契机,变恢复重建为发展再建,实现了“灾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家园变果园”的目标,成功创建龙门古镇、飞仙关等5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形成了“农旅结合、一三互动、三产共融”格局,有效促进产业转型提升。全县旅游综合收入从2.24亿元提高到22.9亿元。

数据增长的背后,文旅项目的持续加码,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芦山持续放大自身资源优势,实施金丝楠水街、龙门溶洞改造提升、汉姜古城景区提升等一大批文旅项目,打造“旅游+”新模式,为全县文旅发展新篇章不断添砖加瓦。

十年间,全县累计投入2.37亿元,完成龙门——围塔地质公园基础设施等21个旅游灾后重建项目的建设。

文旅项目多点开花,是芦山县把文旅兴县作为“一号工程”的其中一点。该县立足资源禀赋和优势,全面推进项目建设、业态培育、品牌建设等各项工作,全力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名片,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4月15日晚,一场“感恩有您”主题音乐会在金丝楠水街举行。一个个精彩的节目,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看,让整个水街人山人海。

一条街带火一座城。自去年金丝楠水街修好以后,这样热闹的场景时常在这里上演,很多外地游客也慕名而来。

四川良友木缘艺术品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德斌说,从以往的根雕一条街发展到如今的金丝楠水街,不仅吸引了更多游客到来,也带动芦山根雕产业更好发展。

金丝楠水街的成功打造,是芦山县全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十年间,芦山县文旅开启“全景模式”,立足文旅品牌打造,成功创建中国乌木根雕艺术之都、全国版权示范园区等国、省、市级文体旅品牌67个。

本报记者郑雨莎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