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路村航拍
游客体验古路村罗马道
位于汉源县大渡河峡谷入口绝壁上的古路村,被称为“悬崖上的村庄、天梯上的彝寨”,曾是全市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相关资料图)
“202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1万余元,同比2020年的9000余元,再次实现稳步增长。”古路村驻村第一书记任思存说,村里的74户263名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余元,增幅超过全村平均水平。
古路村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来,又实现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到2022年度优秀村的转变。
兴业农旅融合干起来
“申哥,星期五我带几个摄友来耍,预定了你家3个房间,腊肉、土鸡多准备点。”
接到回头客打来的电话,古路村村民申绍华回应,“要得,保证让你和朋友吃得安逸,还能带起走。”
申绍华在古路村最先开办农家乐,每年实现增收10多万元。这两年多来,更多村民吃上吃好了“旅游饭”。
全国人大代表,古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郑望春介绍,2021年以来,村里的农家乐从14家增加到现在的21家,“已脱贫村民中,有35户先后发展起与旅游相关的产业,实现可持续增收致富。”
脱贫户李国恩老两口也开办了农家乐。今年春节期间,靠着售卖本地腊肉、香肠等农特产品,他的生意同比去年好了三四成,收入1万多元。面对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老两口充满期待。
近年来,古路村借力悬崖、绝壁等峡谷地质景观,并以骡马道、彝家风情体验和峡谷风光游览等为结合,持续发展乡村旅游。2022年,全村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05万元。
古路村旅游硬件条件也得到持续改善。该村实施了村入口广场建设、生态停车场二期项目建设,建成游客接待中心和有130个车位的停车场;实施索道两侧园林景观工程、古村落保护项目,巩固入列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成效……
作为彝族同胞占户籍人口62.2%的村落,古路村还实现民族团结进步、乡村旅游发展的紧密相连。
精心打造的具有浓郁彝族文化风格的篝火广场,为彝族群众文化生活提供更好平台,实现彝族文化与旅游服务有效融合。2021年,古路村成功创建为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同时,古路村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发展经果林和养殖产业。如今,核桃、花椒、脆红李等经果种植面积已达2200余亩。
“截至目前,我们先后支持村民创办起39家种植或养殖家庭农场,通过体验式采摘、认购认养等方式,实现产业可持续稳定增收。”郑望春说。
发展巩固成果谋振兴
2022年4月,古路村被命名为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
今年3月初,古路村联合同乡竹坪村、莫朵村,成立集体经济企业“四川悬崖天梯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古路村占50%股份。”郑望春说,公司将通过汽车租赁、闲置资产盘活、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等,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古路村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大渡河天梯古路旅游景区,打下坚实基础。
按《大渡河天梯古路旅游景区创建国家3A级景区任务分解表》,其中的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旅游基础业态建设等6大类100项任务,这家刚成立的公司也承担部分任务。“相关工作正有序推进,力争在今年底完成。”郑望春说。
古路村结合乡村产业振兴实施的林下种植产业,也进入第二个年头。
古路村山高坡陡,如何发挥有限土地作用,最大程度提升亩均产值,一直都是巨大的考验。2021年,在市县两级联系帮扶部门的支持下,古路村与成都一家中药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发展核桃林下种植黄精。
采用村民自愿、联系帮扶企业无偿提供种苗方式,古路村初次种植面积40亩。村民申其全种下3亩黄精。“村里与合作企业签订了每公斤8到10元的保底收购协议,销路不愁。”
今年初,古路村开始探索运用新媒体平台,与汉源县一家文化传播公司洽谈,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借力专业公司全方位宣传古路村,同步为古路村培养专业化宣传人才。
更多交通基础设施的提升完善,也在加速推进。
“全长10余公里的古路村至莫朵村产业基础设施提升项目,预计今年7月完工。”谈起发展前景,任思存说,“项目让县城到古路村节约近30分钟车程,从一线天到二道坪索道站可缩短80分钟车程,农产品运输成本降低约10%,也定会吸引更多游客和客商前来,助力古路村发展振兴。”
本报记者孙振宇永利彝族乡供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