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西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有一个以喀斯特地貌闻名的地方
晴天 阳光会穿过梯田上的轻雾
雨天 老房的砖瓦上滑过泥土清香
有位交大学子正来自这里 贵州毕节
“选择交大,就选择了责任”
让她立志要成为
勇于担当、志存高远的交大人
也让她最终选择回到家乡
成为一名扎根基层
服务国家 服务人民的选调生
行稳致远 久久为功
她是人文学院2023届硕士毕业生 赵习连
2020年9月的“开学第一课”上,杨振斌书记“选择交大,就选择了责任”的寄语让她立志要成为勇于担当、胸怀家国、志存高远的交大人,也让她最终选择成为一名扎根基层、服务国家和人民的定向选调生。两年半的交大生活,她遇到了诸多良师益友,积淀了攻坚克难、永不言败的勇气,也教会了她保持勤奋专注、惜时如金的状态,与日俱进,不断蜕变与成长。
来自贵州省毕节市一个小村庄的赵习连明白,“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她坚信,只有努力学习,走出去,才能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因此,即使家境贫寒,她也一心求学上进。从贵州到四川再辗转来到上海,中间也经历过第一次考研失利的挫折,但她并未停滞不前,最终来到了交大,开启了新的旅程。
“在交大,勤奋是一种文化,一种氛围。”赵习连十分珍惜能在交大学习的这段黄金时期。在她看来,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勤奋学习是青春远航的动力,增长本领才能积蓄青春搏击的能量。
赵习连十分热爱她的专业,高中时,她就坚持选择了汉语国际教育,一直希望能够向全世界传播中华文化、弘扬中国自信。
研究生阶段,赵习连师从宋春阳老师,选择将二语习得作为研究方向,关注留学生对汉语的习得情况和认知方式。宋老师是一位治学严谨、认真负责的老师,在学业和生活上给了她很多帮助,督促她进行学术研究,参加学术会议,在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给与了她充分的鼓励和肯定,这让在人才济济的交大有着些许不自信的她获得了能量与底气。
在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赵习连不断夯实专业理论知识、提升专业技能,逐渐具备了独立开展科研的能力。她积极撰写论文投稿,2021年7月,她参加了第六届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与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与来自国内外各大高校的科研学者交流学习。
赵习连参与第六届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与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
对赵习连来说,交大是一个理想的学术天地。不论是师长还是同学,都能给予她许多帮助与启发。人文学院的课程设置也十分全面,各位老师的课程教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也结合了实际的应用案例,锻炼学生的能力,给她带来了更广阔的视野。
赵习连(第二排左6)参加2020级人文学院研究生毕业典礼
在专业学习之余,赵习连也积极投入到了学生工作之中,发挥自己的特长服务学院师生。在两年的研会工作中,她主要参与文稿撰写、图片拍摄、海报制作、公众号推文排版及视频剪辑等宣传工作。她工作认真负责,获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获得了“优秀干事”及“优秀学生干部”的奖项。此外,她还也加入了亚洲青年交流中心,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参与策划和举办多次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为搭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深化国际友好关系贡献力量。在她看来,在学有余力之时承担适当的学生工作,是丰富学生生活,回报各位良师益友的指导和帮助的最佳途径。
赵习连(第一排右二)参与亚洲青年交流中心“汉服宫灯秀”活动
在学习和工作中,她不求近功,不安小就,脚踏实地把每一步走好,打好基础,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在实践中不断砥砺、经受考验,不断激发热情、超越自我,以求日有所进,学有所成。
在参加学校助飞计划走访贵州时,赵习连看到了更多家境贫寒但同样想要走出去的新生,也看到了家乡的人才匮乏。在参加人文学院“学思践悟筑青春,砥砺奋发担使命”暑期实践时,她明白了自己应该要到西部、到基层、到更能发挥个人价值的岗位上去,为国家的发展尽自己的一点力量。经历过深思熟虑过后,她遵从自己的内心做出了决定,成为了家乡的一名定向选调生。
贵州毕节百里杜鹃
回首两年多的点滴时光,交大在潜移默化中给赵习连带来了最深远的影响。她也因此有了底气,一种放远目光不拘泥于短期成就的底气,一种保持信念不迷失前方未知的底气,一种直面失败不受困于恐惧的底气。因此,她无悔放弃了大城市的丰厚薪资待遇,全心投身到西部建设之中。
在交大学习和生活的两年多时间里,赵习连如愿地看到了外面广阔的世界。现在,她决定回到贵州,投身家乡的建设,为那片养育她的土地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更多人有机会走出来,也让更多人愿意回去。她将从最平凡的岗位上重新起步,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在被需要的每一个瞬间,化平凡为不平凡,始终秉持交大“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肩负民族重托,扛起时代重担,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