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环球信息:面试时如何解释简历中的空窗期?gap一段时间真的很难找工作吗?(内附话术)

很多人讨论过:

为什么中国的年轻人不敢有gap year(间隔年,通常指毕业后或者工作一段时间后给自己一年的假期,可以旅行、尝试不同的工作和生活等)?

大家给出的理由五花八门。


(相关资料图)

但从求职面试和职业发展的角度来说,就非常现实,因为你再次找工作时,因gap year产生的职业空窗期,一定是用人单位面试官关注的重点。

那么,对于已经尝试了gap,或者打算gap又担心会面临同样问题的职场人来说,到底要如何才能减轻它对求职的影响呢?

首先要先弄清楚一个问题:

为什么面试官都会特别关注简历中的空窗期?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关注工作履历中的空窗期,是一个“排雷”的过程。

面试官的很多担忧,可以在交流空窗期的相关信息时,得到解惑:

是因为中间找了很久工作都没找到吗?那这名候选人是不是有什么明显缺陷我还没发现?

看起来工作赚钱对这名候选人来说,并没有那么紧急和重要,如果入职,会不会一言不合又离职了,稳定性没保证?

这名候选人的个性是不是“天生不羁爱自由”,会不会个性太强,能适应公司和团队的管理风格吗?

而对于面试前有一段空窗期的求职者,面试官最担心的,还是之前做过的工作都还记得吗?技能有没有生疏、跟不跟得上最新的行业前沿,能马上上手吗?

如果能够在面试中,很好地回应了面试官心里的这些顾虑,那 gap 一段时间后,简历上留下的空窗期,影响也就没有那么大了。

01

展示自己 gap 的理由和提前进行的规划

面试一上来就主动说清楚,自己履历上的空窗期,是因为主动做了一次 gap 的规划,那么,我们上面提到的面试官的第一个担忧,就自动化解了。

而提及自己 gap 的理由和规划,则可以有效打消面试官对我们工作稳定性的担忧。

那么,gap 的理由和规划要怎么说?

比如,经过了几年高强度的工作,想要休养放空一段时间,就辞职 gap 了;

又比如,遇到了职业瓶颈或职业天花板,想要给自己一段时间慢下来,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及职业规划;

还可以是,有一个特别想要完成的梦想,比如去某个地方旅居,去某个咖啡馆、书店或花店打一段时间的短工,等等。

总之,找一个确实是事实、也能够引起面试官理解和认同的理由,先简要介绍自己为什么要 gap 。

接下来要展示自己的计划性。

这一点特别重要,也是能否让这段职业空窗期不影响自己求职,甚至还为自己加分的关键。

说到底,面试官和用人单位真正关心的不是求职者的职业空窗期,而是在这个表象下的求职者,到底是不是一个值得信任、能够委以重任的靠谱合作者。

而对事情提前做规划和预案,本身就是靠谱和负责的表现。

关于 gap 的计划,可以从目标、时间安排和费用规划等几个方面来讲:

计划 gap 多长时间,期间主要做哪几件事;

大致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

提前做攻略,制定费用预算,并提前做好费用计划,等等。

02

主动提及工作和事业对自己的重要意义

一开头我已经说过,面试官关注职业空窗期的其中一个担忧,就是怕一言不合就 gap 的求职者,热爱自由超过一切,不能适应公司的工作环境和管理。

但很多面试官又不会明确挑明这个担忧。

按照第一条建议,展示自己 gap 的理由和提前进行的规划,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面试官的这个顾虑。

但作为求职者,我们完全可以主动提及,把面试官可能存在的这个担忧放到桌面上来讲。

一段参考话术如下:

“我理解作为用人单位会有一个担心,一个不好好按部就班工作,突然要gap 一段时间的人,是不是自由散漫惯了,根本不把工作和团队当一回事儿。

包括当初在做出这个决定时,我也充分考虑过做这个选择,可能会对我以后找工作造成一些影响,但我是这么看这件事的。

我过往的工作经验和结果,已经能够充分证明工作对我的重要意义,我的团队合作能力,也是随时可以去找我原来领导和同事做背调的。

有句很流行的话说,停下来是为了更好地出发,正是因为这一段gap 时光,让我更加明白和坚定以后要走的方向,这也是我坐在这里面试的原因。”

03

用事实证明职业空窗期并不是在“混吃等死”

如果职业空窗期不超过6个月,一般来说,面试官不太会担心求职者把之前的工作经验都忘了,或者是跟不上行业的最新做法和动态。

这种情况下,如果在面试过程中,被问及gap 期间都在做什么,或者有没有关注行业前沿知识、新闻等,可以用具体事例来证明自己还在保持关注行业信息就可以了;

如果中间还保持学习,那就更好了。

而如果这个gap 的时间超过6个月,面试官对候选人能不能马上上手工作的担忧,就会明显加深。

这种情况,就需要用具体的实例来证明自己在用某种方式,保持着对这份工作的手感:

比如,可能是保持每个月都跟至少一位同行有一次比较深入的专业探讨和交流;

比如,在不同地方、不同行业来观察和思考自己岗位工作有什么样的异同,思考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再比如,每月固定保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等等。

关键词:

相关新闻